2019.11.13
問:
1 請教格西,「因」與六因中的「能作因」的三句關係,有部是何觀點?另外,在有部,能作因是真實因嗎?能作因的範圍相當於所知嗎?
答:能作因這種說法,是有部不共的主觀,有部不僅主張直接因、間接因、俱生緣及近取因等四因,而且主張六因的說法。
六因如《俱捨論》云:
能作及俱有,同類與相應,
遍行並異熟,許因唯六種。
所言六因是:1 能作因。2 俱生因。3 同類因。4 相應因。5 遍行因。6 異熟因。
其中能作因爲何?為了說明其定義,彼論亦云:「除自餘能作」意思就是,除了自已以外的法,即是自能作因之定義,範圍相當於所知,關於「虛空」等常法許為能作因之理由是,因緣於「虛空」而能生起執著虛空之覺知,而許為能作因,但無有生果之能力,故不屬於於真實因。如:承許虛空為瓶之能作因。
由此因緣,在此宗中,以寶瓶為例時,彼因與彼能作因是三句關係:彼因週遍彼能作因,但彼能作因不週遍於彼因。如:虛空。虛空是寶瓶之能作因,但無生果之能力,故不是彼因。二者皆是之句,如:造寶瓶的工匠。彼既是因又是能作因。非二者之句,如:兔角。
2 問:若是常法周遍是能作因嗎?
答:週遍。
3 問:若非能作因周遍非常法嗎?
答:週遍。因所有的法都是能作因,如果不是能作因,說明它就是不存在,由此排除是否常法之疑。
總而言之,因為能生果所以是因,因爲有自因所以是果,因果關係只能在無常範圍,這是佛教四大宗派同一的觀點。